“海物有毒”不会吃,不如不吃。
最近,滔宝的朋友圈里,不少人都托朋友从威海、莱州捎各种新鲜“海物”。
海鲜跟普通肉类相比,
价格稍贵一些,
因此很多人怕浪费把海鲜吃得“不留死角”
但是,
你知道吗,
海鲜身上也有“毒区”,
比如海螺的尾部、虾线、蟹心……
下面就让滔宝来给你讲讲海鲜的正确吃法吧!
螃蟹
海螺
【吃的技巧】
可以用牙签将肉挑出,
要顺着海螺的纹路转一下,
以免挑断。
【哪里不能吃】
有人不吃海螺脑,
说是怕晕船。
有的人不吃苦胆,其
实那个吃掉清火的。
扇贝
【吃的技巧】
开口小的扇贝,
可以用小刀在贝壳边缘撬一下,
然后用小刀沿扇贝丁底部割一下,
就可以将整个扇贝肉取出来啦,
超简单的。
【哪里不能吃】
扇贝丁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扇贝裙边也可以凉拌或爆炒着吃,
但裙边藏垢较多,
尽量不要生吃。
扇贝黑色的部分是扇贝的内脏建议去掉,
不要食用。
海虹
【吃的技巧】
清蒸海虹和蒜泥最配,
蒜泥具有杀菌解毒的功效,
对海虹中可能残留的一些有害细菌起到一定的杀除作用,
还可以增加海虹的香味~
【哪里不能吃】
海虹里黑黑的絮状物需要摘掉,
为那个黑黑的絮状物是一种纤维物质,
在肠胃里很不容易消化的。
海肠
【哪里不能吃】
海肠吃的就是肠本身,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要注意的是内脏和两头的毛刺不能吃,
需要下锅爆炒之前去除掉。
爬虾
【吃的技巧】
又肥又大又多膏的爬虾,
会越吃越上瘾的,
可是它身上的刺多的像玫瑰,
一不小心就会付出“血的代价”。
15秒快速剥虾,
让你的“吃货之路”不再受阻!!
第一步:
把尾部最外面两个小脚拧断,然后捏着尾部轻轻往上一折,再拧掉。
第二步:
用根筷子从尾部贴着虾壳插到头附近。
第三步:
左手把壳折开,右手按筷子,两手同时反方向用力。
第四步:
背部整个壳就掀开了。
【哪里不能吃】
除了外壳、头、肚子上的腿,其他都能吃!!
警示 1 海鲜肉很软,很有可能有问题!
肉质松散、黏软的海鲜,十有八九是不新鲜的死海鲜,极易引起过敏、中毒。
海鲜不新鲜时,会产生叫做「组胺」的物质。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食后便有中毒的危险。
成年人一次摄入组胺的量超过 100 毫克时,就能引起食物中毒。
这种中毒不只是出点红疹子、头晕等症状,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这种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因为在温度为 15 - 37℃ 的条件下,组氨酸易于分解形成组胺,引起中毒。
容易引发组胺中毒的鱼类主要有鲐鱼、马鲛鱼、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等,大部分都是青皮红肉鱼类。
警示 2 海鲜吃过量,易中毒
海鲜中因吸收富集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本身就带有有毒物质。且多数海鲜,如牡蛎、蛤等贝类,寄生有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含有神经毒素。
在食用海鲜时,不可避免地会摄入这些毒素。
重金属污染和浮游生物寄生,都对海鲜产生影响
一切「抛开剂量谈中毒」都是不科学的。海鲜对人体的危害也主要取决于人体摄入量有没有到达中毒的临界点。
纪录片里,邹磊的同学提到:「他(邹磊)怕浪费,就多吃了点」。这可能也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在夏季赤潮期捕获的海鲜,浮游生物含量高,神经毒素也较多。要特别注意。
贝类对重金属的堆积能力高于鱼类;贝类引致的疾病,比其它所有海鲜引致的病例的总和还多。
像霍乱弧菌和致命的糜烂弧菌多数寄生在蛤蜊和一些蚌、蚝身上。另外,它们还可能携带甲肝病毒。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过量食用海鲜会给肝脏和肾脏带来很大负担。
海鲜中富含蛋白质,需要人体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进行消化,胰脏就需要「加班」生产更多的胰蛋白酶。
警示 3 烹饪方法,决定食用的风险大小
近些年,大众越来越追求选择纯天然的饮食方法,认为「生吃食物」最有营养,不会破坏营养素。但对于食用海鲜来说,非常危险。
生吃海鲜可能会感染双重细菌。
除海鲜自身的细菌、病毒外,海鲜在运输 - 存储 -加工的过程中,也极易被致病菌污染。
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 以上才能杀灭。所以食用海鲜,煮熟为宜。
需要将鱼虾蟹贝等彻底烹熟,才可将副溶血性弧菌(会引起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等致病菌杀死,也防止创伤弧菌通过口腔溃疡侵入血液。
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 分钟 - 5 分钟才能彻底杀菌。
另外,副溶血性弧菌喜欢盐却怕酸,在 PH 值小于 6 的环境中就会死亡。
因此,日常我们在吃海产品尤其是新鲜海产品时,应备上点食用醋,将海产品放在醋里 1 分钟,副溶血性弧菌就会被杀死;也可以直接用醋拌海产品食用。
警示 4 海鲜与水果、啤酒混食,易中毒
俗话说:「海鲜配啤酒,痛风跟着走」。
其实是,大部分贝类、虾蟹性质属寒,多吃容易损伤脾胃功能。
如果再配上冰镇啤酒、凉饮料,吃寒性的水果,就会雪上加霜,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
民间所传海鲜与水果相克,其实也多是这个原因。
所以在吃海鲜时,可以配以暖胃助消化的姜和黄酒。
海鲜配姜汤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