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月10日盘中触及164.4元/股,刷新股价的历史新高,春节以后重庆啤酒的股价便开始了持续的调整。截至3月3日收盘,公司近10个交易日股价跌幅接近30%。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末,重庆啤酒“马拉松式”的重组刚刚告一段落,嘉士伯将其在中国的啤酒资产控股权注入重庆啤酒,净资产近80亿元。
今年2月初,重庆啤酒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9.5亿元,同比上升7.18%;净利润10.77亿元,同比提高3.3%。
公告称,在法定披露数据口径下,重庆啤酒向控股子公司重庆嘉酿注入资产对应的业绩,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仍按原享有比例(100%)计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1年度起,该业绩将按公司对重庆嘉酿的持股比例(51.42%)计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记者也注意到,相较于重组前的2019年数据,重庆啤酒2020年的营收增长了3.05倍,从收入规模来看,重庆啤酒也成为了继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之后,境内资本市场中第四家实现营收破百亿规模的啤酒上市公司。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与记者沟通时表示,重庆啤酒原来只是一个区域性品牌,随着与嘉士伯重组之后,它有望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朱丹蓬认为,对于重庆啤酒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不同的产品需要匹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消费者,营销体系需要做到非常精准。而这也对重庆啤酒整个管理体系、流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组落地规模激增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重庆啤酒与嘉士伯的“联姻”可以追溯到2013年。彼时,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30.29%的股份,并由此成为了后者的控股股东。
不过在收购重庆啤酒之前,嘉士伯已在国内广泛布局,因此市场上对于二者整合之后的同业竞争问题颇有争议。
当时,嘉士伯向重庆啤酒作出了一项同业竞争有关承诺:在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的4-7年的时间内,将其与重庆啤酒存在潜在竞争的国内的啤酒资产和业务注入重庆啤酒。
2020年3月份,重庆啤酒与嘉士伯将资产重组提上日程。2020年12月12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与嘉士伯集团携手推进的重大资产购买及共同增资合资公司暨关联交易,已完成交割。合并后的重庆啤酒,资产总额将自36.39亿元增加至108.98亿元(截至2020年4月30日)。
根据公司公告,此次资产重组,嘉士伯将旗下从事啤酒制造与销售的企业注入到重庆啤酒之中,净资产近80亿元,涉及的啤酒品牌包括嘉士伯、乐堡、凯旋1664、乌苏、西夏、大理、风花雪月、天目湖等。
而在重组完成后,重庆啤酒的规模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记者注意到多家券商预计,2021年公司将继续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乌苏品牌全国化销售,公司业绩有望更上层楼。
抑制发展因素仍存
重组完成后,重庆啤酒的利好已然兑现。但从近期资本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对于公司接下来的发展似乎仍存忧虑。
记者发现,事实上整个啤酒行业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为3411.1万千升,同比下降7%。其中,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为212.7万千升,同比降幅更是高达12.1%。
产量下滑的背后,似乎正印证着我国的啤酒消费量已遇到瓶颈。
除此以外,重庆啤酒恐怕还需要担心自身在与百威、华润雪花、青岛啤酒这些巨头竞争时,是否能从夹缝中突出重围。
实际上,回顾巨头的成长史,无一不是通过收购而走向全国。
具体来看,百威收购哈尔滨啤酒、雪津等,建立了福建优势市场,并加速向东北地区扩张;华润雪花收购松林、蓝剑、金威等,突破西南市场;青岛啤酒先后收购托管了崂山、嘉禾等地方性啤酒品牌,形成地方品牌到全国品牌的转型。
此前,重庆啤酒公司董事长罗磊曾透露重庆啤酒重组完成后的策略,“公司的核心市场将从重庆、四川和湖南扩展到新疆、宁夏、云南、广东、华东和全国各地”。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啤酒的全国化时代已经结束,当前啤酒竞争格局已经发生变化,重庆啤酒想“出圈”恐怕不简单。
记者了解到,从品牌定位来看,重庆啤酒的优势主要在于低价,旗下产品主要系低端品牌。而低价产品一旦跨区域走向全国,不仅要与头部品牌抗衡,还将面临区域酒厂的竞争,要抢占经营优势并不容易。
而即便整合之后有了嘉士伯,但是在与百威、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巨头竞争时,重庆啤酒究竟有多大优势犹未可知。
而回到股价表现来看,在经历了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的大涨之后,近段时间重庆啤酒的上涨动力似乎也显出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