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其实喝的是物流。”这是日本一位物流专家的名言。听起来很玄,但是当你深入了解了啤酒物流的过程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像啤酒这样的快速消费品,价格不高,物流成本却不菲;附加值不高,运输配送的难度却不小。如今,一瓶冰啤酒,一把烤串,三五好友,这大概就是我们对炎炎夏日最美好的幻想,但是大家知道一瓶啤酒从罐装出厂到来到大家的餐桌中间要经历怎样的“旅程”吗?
对于啤酒或鲜啤而言,冷链无疑是最佳的运输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啤酒的口感,但是其高昂的运输成本让不少企业“爱在心,口难开”,高昂的运输成本令不少企业不得不选用性价更高的大型挂车,通过中短途运输方式,运抵各城市一级总代处,再由总代完成市内配送。
而到了夏日,啤酒需求旺季,就拿某啤酒南京栖霞区总代而言,一辆常规13米的挂车,单次运量22托啤酒(大约34吨左右),每天就需要15乃至20车,才能保持供需平衡,而对于厂家而言,每天打底就需要150-200车才能确保周边城市的啤酒供应顺畅。物流,已然成为在啤酒旺季各大厂家和批发商不得不去面对的巨大挑战。
物流,如今已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着连接厂家、批发商和消费者的作用,啤酒等饮料生产企业更是依赖物流,一旦离开了物流的支持,再好喝的啤酒也没办法及时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但目前我国公路物流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很低,90%以上的运力掌握在个体运营司机手中,行业集中度仅为1.2%左右。集中度不足就带来以下问题:
一:高昂的沟通培训成本
集中度不足导致运力相对分散,司机大都为临时调配。这就使得发货方需要设专人,时刻与各个司机取得联系:司机第一次来啤酒厂装货,对于啤酒厂的装货流程(有些还需要操作app)不熟悉,这就需要厂方调度花费5-10分钟时间去和司机讲解培训,假设每天所需车辆中有30%为首次到厂司机,每天光培训司机装货流程就需要花费一个调度大约8小时,类似情况的发生将极大提高货主的沟通培训成本。这不仅仅提高了发货方的人力成本投入还降低了装卸货效率。
二:临时调拨较难实现
公路货运市场存在严重的层层转包现象:货主将货外包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将其分包给干线物流公司,干线物流公司最后再分配到个体司机手中,这就导致像啤酒厂这样的货主方,在遇到如夏天啤酒需求量突然激增,需要临时调拨车辆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凑齐车辆,从而只能加价派车,导致供需失衡,有人借机哄抬运价,从中谋利,货主也落入选用更多社会运力,不断提高沟通培训成本的死循环中。
以上两点是货主方的痛点,下面让我们看看在运输中,承运方还需面临哪些挑战:
一:气温与光线
啤酒适宜在5到25摄氏度下运输和贮存,低于或高于此温度范围,采取相应的防冻或防热措施。同时光线对于啤酒的口感也有很大的影响:啤酒要避免阳光直射,更不宜暴晒,因为啤酒对阳光中的紫外线极其敏感。紫外线透过瓶壁,能加速啤酒的氧化,破坏啤酒的稳定性,紫外线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作用于啤酒花,会产生一些类似于臭鼬的化学物质。所以常常会有人打开啤酒会闻到一股臭鼬味,那便是受光照而变质的啤酒。
这就要求挂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车体遮盖篷布,既起到隔热保温作用,又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紫外线对于啤酒质量产生的影响,但是很多司机为了图省事,或者为了可以装更多的货物,往往会不盖篷布。
二:路况
啤酒在运输时不能经受太大的震动,酒类大都属于易碎品,一定要选择平坦一些的道路,注意不要倒置。一旦发生破碎或渗漏,酒水会渗透下面的箱子。最好能及时剔除碎瓶和湿箱。在装车时一定要注意加固箱体的周围,以免发生不稳定的碰撞。箱体和车厢若不能很好的紧固,可以填充一些填缝剂,这也可以防止司机在刹车、启动、加速时不发生倒塌。
一些有经验的企业都会在车厢内安装资产检测设备,该设备具有震动监测作用,如果司机在运输时车辆经常颠簸,通过该设备可进行监测,第一时间提醒司机注意路况。但很多个体司机都会因为成本考虑,而忽视这个细节,再加上不良驾驶习惯导致货损率提升,货主又只能以扣运费或让司机买下受损啤酒来为自己维权,长此以往,又导致了很多司机不愿接手啤酒运输,导致恶性循环。
就此,越来越多的啤酒生产企业选择与第三方货运平台合作:借用货运平台海量的运力池数据匹配符合条件的司机,但是仅仅是找到愿意接单的司机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一瓶小小的啤酒运输中蕴藏的学问,对货运司机或者承运公司来说是运输服务综合实力的考验,需要拥有丰富的货运经验才能“堪此大任”。这就需要承运方在运输此类货物时既需要对车厢进行有效监控,又需要定时对司机进行培训。软件、硬件,双管齐下,共同确保给予客户高质量的运输服务体验,这对于传统运输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整合社会运力,企业化管理或成为行业解决方案。
下期就让我们来看看“好运鸽车队”是怎么通过数字化的科学手段来帮助啤酒饮料类客户如何解决他们在日常作业中的难题的,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