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年,法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在利兹一家啤酒厂工作期间,在啤酒桶上放了一碗水,但随后,啤酒厂内的二氧化碳和氮气覆盖了发酵啤酒桶上的水碗。让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吃惊的是,加入了这种气体的水有了更宜人的味道,这就是最初的碳酸水。
后来,人们尝试用碳酸水治疗败血症,但疗效一般。不过,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碳酸水非常好喝。就这样,碳酸水并没有成为治病良药,反而成为了一种极其流行和受欢迎的饮料。
1885年,因为政府颁布禁酒令,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约翰·斯蒂斯·彭伯顿想发明一种不含酒精的饮料,让人们可以畅饮。彭伯顿在准备好的饮料中加入了糖浆,水和冰,使饮料的味道倍增,但随后他的助手不小心在饮料中加入了苏打水(二氧化碳+水),饮料的味道更好了。第一个可乐就在这次事故中诞生了。随后,该饮料大受欢迎,至今仍深受大众欢迎。
可乐是美国人发明的,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饮料。因此,可乐是二战爆发后美国的第一种碳酸饮料。
二战期间,美国虽然不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由于美国本身没有发生战争,美国的生产力并没有受到影响,这使得美国成为二战期间军队最丰富的国家。美军前线部队虽然也饱受战乱之苦,但后勤保障很好。美军士兵可以享受到香烟,罐头肉和可乐等美食。
二战期间,苏联军队也喜欢喝可乐,但苏联一直是重工业强,轻工业弱。他们不能自己生产焦炭。同时,由于战争的影响,他们物资匮乏,吃的是又冷又硬的黑面包或饭团,这使得苏军士兵喝可乐成了一种奢侈,所以苏军士兵喝伏特加最多。
但是在二战期间,美国为了打败德国,给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包括苏联人喜欢喝的可乐,所以苏联人虽然不常喝可乐,但偶尔还是可以喝的。
苏联人喜欢喝可乐。二战后,由于缺乏外汇,他们无法付给百事公司购买可乐,于是用几艘军舰和百事公司换来可乐。这让百事拥有了当时世界第六大的机队,成为当时的奇幻故事。
二战前,美国焦炭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还在德国建立了焦炭生产工厂,于是焦炭在德国开始流行。但二战爆发后,美国和德国成为敌对国家,它们停止了对德国的物资供应。虽然德国有可乐生产厂,但美国不提供可乐原浆,德国也无法生产可乐,这让爱喝可乐的德国人忧心忡忡。
最终,德国人决定自己研究一种可乐。他们把乳清,水果和碳酸水混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种饮料,也就是现在的芬达。德国人用不同的水果生产出不同口味的饮料,但总的来说,德国人还是喜欢橘子可乐。芬达也成为二战期间德国的主要饮料。如今,芬达也成为了世界性的饮料。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喝的饮料与其他国家的饮料有很大不同。他们喝的饮料是自己国家设计生产的弹珠汽水。这种汽水酸甜可口,很受日军欢迎。弹珠饮料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瓶口凹陷处有一个玻璃珠卡,非常独特,喝起来很难得。这种饮料也成为二战期间日军饮用的主要饮料。
二战前,我国天津等地也设立了焦炭厂,因此焦炭也在我国销售。但是,当时我们国家的人民是比较贫困的。虽然碳酸饮料当时面向的是普通大众,价格也比较亲民,但我国大多数人还是喝不起,只有少数富商和官员家庭能喝。
抗战时期,我军偶尔也会供应这种饮料,不过,极个别士兵不会喝可乐,而国军稍好一点,又有美国的援助,所以还是偶尔喝可乐。但八路军条件艰苦,基本喝不上可乐。好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逐渐强大起来,再也不用为简单的碳酸饮料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