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副食品,一直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百威、青啤等啤酒上市公司一季度持续盈利,但餐饮渠道冲击大,小编从网上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啤酒产品高端化结构改革所带来的红利正逐步兑现
经历一季度酒水消费旺季以及农历新年,具有快消品属性的啤酒被“带热”。
日前,记者注意到,啤酒上市公司百威亚太披露一季度业绩(未审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报109.3亿元(人民币,下同)和19.14亿元,同比去年同期,营收下跌2.89%,净利润增加25.41%。
随着百威亚太披露完一季度业绩,这意味着进入新的一年,大部分啤酒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持续盈利。
据记者统计,营收方面,除了未披露一季度业绩的华润啤酒,以及营收负增长净利润亏损的兰州黄河外,资本市场上其他啤酒公司都取得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或单项业绩增长。营收增速方面,重庆啤酒增速居啤酒上市公司之首,达17.12%;而净利润增速方面,燕京啤酒增速居啤酒上市公司之首,达到了100.8%。
高端化调整红利持续兑现
啤酒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意味着啤酒产品高端化结构改革所带来的红利正逐步兑现。
上述披露业绩的百威亚太,该公司表示第一季度收入增加主要由持续推进的高端化拉动。青岛啤酒在发布一季报时也表示,一季度该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通过线上线下系列推广活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重庆啤酒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去年重庆啤酒每百升啤酒营收为470元,同比2020年增长4.2%;今年第一季度每百升啤酒收入,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9%达到480元;“这意味着我们公司产品高端化持续推进”。另外,重庆啤酒一季报数据显示,消费价格定位为10元以上的高档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4.0%,在各产品档次中增速第一。
当然,产品结构调整同时,啤酒行业仍要面临生产成本提升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包括生产原料、包材等成本的持续涨价,使啤酒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提升。例如青岛啤酒和重庆啤酒两家第一梯队的啤酒企业,其第一季度的营业成本分别为57.23亿元和20.05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3.9%和17.52%。
“从啤酒成本的构成来看,原材料、渠道费用和推广费用分别是4:3:3,其中原材料支出中占比最大的是包材支出部分,近年来因疫情等因素造成的纸张、玻璃等包材持续涨价,对啤酒企业的成本影响比较大,而像麦芽、大米和玉米等大宗原料涨价,对啤酒企业影响相对会低一些。”一名啤酒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说。
不过对于原料成本持续上升,券商方面反倒是持有乐观态度。
国泰君安食品饮料团队研报认为,啤酒板块虽受大宗原料成本上涨、疫情下需求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但处于结构升级上行期,第一季度淡季收入小幅稳增、利润持续释放。华金证券研报显示,啤酒企业自身产品结构的改善和行业性提价行为,都能有效抵消成本上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餐饮等重点渠道影响收入
虽然啤酒上市公司取得第一季度开门红,但与之相对的,今年3月下旬开始,啤酒的销售渠道却变得“有点难”。
根据兴业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国内啤酒行业销售渠道主要分为现饮渠道以及非现饮渠道,现饮渠道销售占比为50%左右,其中,属于现饮渠道的餐饮行业占有80%的市场份额;从销量来看,中国内地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的80.3%,是通过餐饮渠道销售,实惠及主流品牌的这一占比为43.0%。
据记者了解,今年3月下旬起,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采取餐饮堂食暂停、娱乐场所关闭等防控手段,餐饮收入出现下跌。相关上市公司的一季报透露端倪。例如西安饮食今年一季度亏损额度放大至5058万元,北京全聚德一季度亏损4728万元。
当然,餐饮收入下滑也传导至啤酒行业。记者在一个啤酒经销商微信群中注意到,针对4月份业绩,大部分啤酒经销商表示出现下滑,其中约20%的经销商表示业绩“腰斩”。
同样的,对于餐饮渠道的影响,百威亚太也财报中表示,3月份以来,国内新的疫情管控措施对商业环境造成了影响,由于渠道和地域的分布,对百威亚太销售影响较大,据了解,餐饮和夜场是百威亚太在中国主要的销售渠道。
当然,面对餐饮渠道的业绩下滑,部分啤酒公司通过加码其他渠道对冲风险。例如重庆啤酒进一步布局O2O、社区团购、电商等现代非现饮渠道;青岛啤酒则增加资源投入家庭消费与电商渠道;另外百威亚太则将商业资源重新分配至受影响较小的地区和渠道。
另外,记者注意到,有行业人士对仍然对今年啤酒的销售情况表示乐观。华润啤酒CEO侯孝海在该公司业绩说明会中表示,啤酒消费迎来一个低潮期,但要乐观地看到疫情防控不会特别长。
针对今年啤酒行业销售情况的表现,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