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夜场与啤酒销售五五开,预调酒市场将二次爆发?
最近,有业内人士透露,一款名为“动力火车”的预调酒在广西南宁的夜场销售中已经与啤酒分庭抗礼,占比达到5:5,而在南宁以外的广西其他夜场渠道甚至能超过啤酒,达到6:4。
此外,另一个预调酒品牌“WAT”最近也获得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三得利旗下预调酒品牌“和乐怡”2020年销售额相比2019年同比增长超过30%;RIO母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称,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5.11-5.56亿元,同比增长70%-85%……预调酒领域似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情况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
1、预调酒挤占啤酒市场份额,得益于形成良好的商业循环
据广东佰汇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夏告诉记者,啤酒这几年流行清淡风,口感越来越淡,酒精越来越低,价格也越来越透明,渠道利润越做越低。预调酒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崛起的,它一方面补充了啤酒的不足,在消费体验上,给人兴奋、刺激、愉悦的感受,满足年轻人寻求放松娱乐的需求;另一方面,消费场所、经销商的经营利润比啤酒丰厚很多。因此形成了消费者愿买单、经营利益链各方普遍有较高收益的良好商业循环,在夜场渠道逐渐挤占啤酒份额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川汉诺威酒业董事长吕斌表示,目前预调酒只是在局部区域市场的夜场渠道有所突破,这既得益于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是00后消费习惯的改变,但更大程度上市源于品牌方与店家力推某个品牌的某几款产品,消费者并无太大的选择权,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2、渠道销售严重“偏科”,有预调酒企业今年注销
目前预调酒的主要消费场景还是夜场渠道,刘若夏表示旗下的蓝精伶品牌基本都是在夜场销售,白场几乎为零;吕斌也表示旗下的炫彩品牌有70%的销量是靠夜场渠道实现的。
刘若夏谈到,反观预调酒在大流通渠道,并没有出现革命性的产品,目前还是锐澳一家唱独角戏。他认为根本原因还是产品力问题,目前市场是靠广告拉动,不是产品自身驱动,消费者自觉重复消费几率较低,即使“动力火车”尝试另辟白场渠道,包括网络渠道,也效果平平。
事实上,在预调酒火爆的时期,多家白酒和食品企业都曾涉足,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古井贡、洋河、汇源、黑牛等企业都曾推出过相关产品,目前在市场上都难觅踪影。今年1月,泸州老窖发布公告,注销子公司成都天府熊猫百调酒业有限公司和泸州百调同道大叔星座酒销售有限公司,这两家子公司正是当初布局预调酒领域所成立的。
3、同质化严重,是国内第一波预调酒热破裂的原因之一
对于国内第一波预调鸡尾酒热破裂的原因,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新近发布的《中日比较:日本酒类对中国市场的启示》(简称:《启示》)认为包括:1、消费者教育不充分,未形成习惯性饮用及复购的需求;2、企业盲目扎堆,产品同质化严重;3、假货泛滥,预调酒产品的口碑下滑。
对此,刘若夏也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预调酒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也拼成一片血海。厂家、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现,价格越做越低。”对于解决办法,他表示只有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
吕斌也表示预调酒同质化现象目前看来不可避免,目前炫彩采取的是在配方和口味方面不断进行尝试,他认为必须持续对品牌进行赋能,企业才能在未来的预调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启示》则强调,品牌方和商家需要通过重视消费者教育、培养饮用场景、加速销售渠道多元化以及推动养成佐餐酒文化等精细化运营方式,来推动预调酒在国内市场的第二波热潮。
4、借鉴日本市场,中国203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有望增至2583亿元
在国内,尽管预调酒产品同质化严重,并在渠道方面严重“偏科”,但这也暗示着国内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据欧睿国际统计,2019 年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的预调酒占酒饮料销量比重已达到16.6%、8.1%和4.5%,中国预调酒销量占比仅0.2%左右,市场渗透率较低。
《启示》中提到“日本酒企近年通过罐装低度调制酒(RTD)成功打开正远离酒精的年轻男性及广大女性饮酒者的市场,中国从未接触过酒精的人群远高于日本,低度酒有望成为培育中国潜在饮酒人群、使饮酒走向刚需化的‘敲门砖’,参考日本RTD自2001年以来的普及态势推算,中国203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25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