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幕云开。
酒续新盏,书接上回。1991年6月4日,主持第一届国家评酒会的朱梅在北京逝世。《人民日报》报导了这一消息,对他的评价是:“朱梅同志是我国采用国际现代化酿酒技术的第一代专家。他从事酿酒事业半个多世纪,在开创新中国的酿酒工业和进行酿酒工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曾经有观点认为,五届国家评酒会,成就了酒类企业,也成就了行业专家。事实却不尽然,在酒业发展史上的很多先贤,他们先是国家的大师,然后才是行业的专家。他们不仅在专业程度上引领中国酿酒工业的发展,更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为毕生奋斗的方向。从今天起,酒度君将和大家一起回顾这些可爱的酒业人。
#01
生平
朱梅,1909年9月20日生于四川荣县于佳乡的一个普通农家,父亲忙时务农,闲时经商。
1925年,朱梅从涪陵明德中学毕业,买舟出夔门,考入上海艺术大学,学习艺术和文学。目睹了旧中国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朱梅曾尝试办报,希望通过新闻事业,用笔杆子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但最终未能成功。
1929年,朱梅到新加坡《光华日报》工作,仅一年后,他辞去工作来到法国,先是在巴黎补习法语,后在1932年至1934年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国立发酵工业学院学习酿造,并在皇家夏士啤酒厂实习。
1935年春天,朱梅离开法国,在新加坡停留3个月后回国,到山东烟台啤酒厂任厂务主任,后担任张裕公司技术副总经理。
1936年,朱梅在张裕公司总经理徐望之的资助下重返欧洲,先后在意大利、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德国、奥地利和捷克等国深入考察酒厂,还访问了巴斯德研究所并在其中担任了研究工作。这次游历让朱梅眼界大开,他将各国葡萄酒酿造精义融会贯通,成为中国葡萄酒界一代宗师。
1938年,朱梅回到烟台啤酒厂,并担任张裕公司技师兼厂长、副总经理。
1946年6月,朱梅到台湾,任台湾省专卖局简任计正兼酒科科长,同时担任台北啤酒厂(今建国啤酒厂)、台湾酒业公司总经理、技术顾问。1947年6月朱梅回到青岛,任青岛啤酒厂经理兼厂长。
新中国成立后,朱梅曾任四川泸州专员公署科长;1950年8月任山东省专卖公司工程师;1953年1月调轻工部烟酒局酿酒工业管理处,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朱梅曾是我国第一个酿造界学术团体“中国酿造学社”的首批学员,建国后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02
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酿酒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朱梅对行业的贡献主要集中在葡萄酒和啤酒方面,于白酒亦有建言。
振兴张裕
上世纪30年代,创办张裕的张弼士去世后,张裕经营不善被迫抵押给了中国银行,烟台支行的总经理徐望之任张裕总经理。
当时张裕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掌握在洋人手中,每到调配、发酵的关键环节,必定支走在场的中国人,而且经常把一些重要原料的商标和外包装撕掉。徐望之对此极为不满,曾在《酿酒杂志》呼吁:“杯酒之饮,何以不能自酿生产之权,何以操诸人手?”
1936年朱梅回国后,上海《申报》和《新闻报》发布了消息,徐望之辗转找到朱梅并发出了邀请。
到张裕后,朱梅带来了更规范的制度与标准,并整理和恢复了原来从国外引进的葡萄品种,将国外的技术与张裕的实际条件结合起来。1939年,朱梅发表了《张裕葡萄酒之分析与各国葡萄酒之比较》。同年,朱梅还受上海银行邀请在银行学会联谊组举办的“经济座谈会”上演讲,“朱先生除详细解释制造方法外,并携赠该公司最近出产之啤酒及白兰地、葡萄酒多瓶,清冽味醇”。
1954年,朱梅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详尽介绍现代葡萄酒酿造工艺的著作《葡萄酒》,奠定了中国葡萄酒酿造工艺的基础。
啤酒技术自主、饮酒自由
在烟台啤酒厂,朱梅取代了瑞士酒师,带领烟台啤酒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国产大麦酿造啤酒、第一家用自行分离培养的酵母生产啤酒的企业,打破了外国人对技术的封锁,结束了酵母和大麦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朱梅在职期间“举凡工厂设施、生产工艺皆着手改进,所出产品极佳,远胜外人所制”。也是从这里开始,我国啤酒酿造才实现了自主发展。
1953年,朱梅致函《人民日报》,呼吁重视我国自己的啤酒花培育和生产,并向中央推荐了陕西留坝县居民发现的野生酒花,到1959年,我国建成了几十个酒花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之后,朱梅多次提案呼吁重视啤酒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协助筹建中啤酒厂的人员培训。
主持国家评酒会
受命主持了第一、二届的国家评酒会工作。第一届评酒会举办不久,周恩来同志指出“名酒质量有所下降”之后,朱梅到这些名酒厂做了大量质量管理工作,纠正了当时名酒企业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并制定了一系列流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朱梅主持设计了“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1988年,朱梅联合了几位著名的酿酒专家,在《人民日报》发声“该是调整白酒政策的时候了!”严厉抨击了酒类评比泛滥的不良风气。也是从这一届之后,国家再也没有举办过国家评酒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