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成都,记者 熊嘉楠 黄田)讯,近年来啤酒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2020年前五大酒企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让本就官司缠身兰州黄河(000929.SZ)与*ST西发(000752.SZ)啤酒主业不断萎缩。在此背景下,旗下区域品牌黄河啤酒与拉萨啤酒这对“难兄难弟”将如何突围?
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告诉财联社:“上述两家都属于地方啤酒,近年在行业碎片化的冲击下导致业绩表现不佳,该情况也是国内啤酒行业的缩影。叠加企业内部管理包括股东纠纷等事件的影响,加剧了公司情况的恶化。”并表示,企业应摆脱原有的增长模式,并抓住年轻化消费趋势,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主业不振官司缠身却一心炒股凑业绩
天眼查显示,兰州黄河主营啤酒、麦芽的销售,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湖南昱成和新盛投资。上市初期借着中国啤酒市场规模的扩大,几乎每年都能实现一定的盈利,凭借“黄河啤酒”被誉为“西部啤酒王”,在甘肃省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70%以上。
可公司却没有一心聚焦主业发展,反而将心思放在了证券投资上,主业啤酒收入也不断萎缩。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啤酒营收同比分别下滑1.08%、21.9%、19.21%,证券投资累计账面亏损金额近1亿元。对此,上述接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未来将证券投资的授权期限由两年缩短为一年,并同时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进行分析研判。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兰州黄河的业绩犹如坐“过山车”,2015年至2020年净利分别为7811万元、-2562万元、1264万元、-6572万元、255.24万元和-5169.09万元,同比分别为-26.49%、-132.8%、149.34%、619.89%、103.88%、-2125.19%。
蔡学飞告诉财联社记者:“区域名酒本身知名度有限,品牌价值比较低端,产品高端化也不是很成功。而近年在啤酒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对地方啤酒的品牌、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叠加近年啤酒行业一线名酒下沉、进口啤酒对国内品牌的冲击等因素,从而导致了企业发展受阻。”
记者注意到,股东纠纷更是加剧了公司经营的恶化。2017年6月至今,兰州黄河股东湖南昱成不断因决议纠纷问题将公司和新盛投资告上法庭,期间还发生与子公司黄河佳酿劳动争议等大大小小的案件,累计47项。“目前还有几起诉讼案子结果没有公布,公司也是不希望股东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持续的。”一位接近兰州黄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
无独有偶,拥有“拉萨啤酒”的*ST西发同样饱受诉讼困扰。除与二股东天易隆兴对簿公堂外,还不断因借款纠纷等事项被告上法庭。截至今日,累计诉讼37项,涉及诉讼金额近4亿元。
一位接近公司人士告诉财联社:“今年二审没有判和没有出判决书的案子还有五六起,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前大股东天易隆兴因资金占用导致诉讼不断,影响了公司经营。但目前新董事会组建后,诉讼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业绩也在恢复中。”
在问及经营计划时,上述接近*ST西发人士却告诉财联社:“公司现有产品还比较少,没有中高端品牌,现有生产线也都没有进行升级。”并表示,拉萨啤酒在西藏地区经营历史悠久,品牌效益明显,而受制于西藏地区的特殊地理状况,啤酒运输、采购成本较高,产品毛利率较低,故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较小。
抓住市场年轻化、社群化趋势效仿“夺命大乌苏”实现弯道超车
据了解,近年啤酒行业发展呈啤酒产量总体下降,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的趋势。2020年国内啤酒总产量实现3411万吨,同比下降7%,其中,黄河啤酒与拉萨啤酒2020年产量分别实现6.76万吨和7.95万吨,仅占行业总产量的0.2%和0.23%,毛利率也远低于行业水平。
可在五大品牌垄断、几近饱和、增长低迷的啤酒行业里,这对“难兄难弟”又将如何突围?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区域品牌“乌苏啤酒”抓住市场年轻化和社群化的趋势,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成了当前啤酒市场的“网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乌苏啤酒的设计产能25万吨,实际产能达23万吨。
蔡学飞对财联社记者说道:“最重要的是要抓住现在年轻化、消费多元化、社群化的趋势来实现弯道超车。区域性啤酒企业与全国或者世界性啤酒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我个人认为要摆脱原有渠道式、规模性的增长模式,由价格、促销为导向的竞争转变为品牌与品质的竞争。”
兰州黄河董秘呼星5月19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在积极主动研究、模仿乌苏啤酒等营销案例的成功经验;将更加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喜好,加强与消费者的品牌沟通,力争提高产品市场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