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啤酒120亿天价资产重组背后:参股公司“插刀” 标的公司处罚累累
此前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曾报道过《重庆啤酒“蛇吞象”:拟并入网红“夺命大乌苏”多项土地权属存瑕疵》,西南王重庆啤酒涉及金额达120亿元的资产重组吸引了市场注意力。不料,此次交易还未有更多实质性进展之时,重庆啤酒的“后院”却率先起了火。
10月初,重庆啤酒公告显示,此次资产重组核心之一重庆嘉酿的旗下参股公司重庆嘉威一纸诉状将重庆啤酒相关方及嘉士伯相关方诉至公堂,诉讼请求金额达6.39亿元。天眼查APP显示,重庆啤酒通过重庆嘉酿持有重庆嘉威33%的股权。
在重组的关键时刻,重庆啤酒为何遭遇了自家人的“插刀”?又将如何影响交易的走向?
“后院失火”被参股公司起诉
公告显示,重庆嘉威的前身为重庆金星啤酒厂,于1992年与被告之一的重庆啤酒前身重庆啤酒厂签订了《联合协议书》,开展啤酒包销合作。2009年,重庆嘉威与重庆啤酒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约定包销期间仅允许重庆嘉威生产“山城”品牌啤酒,且生产的全部啤酒均应交由重庆啤酒包销。
然后,重庆嘉威认为,该框架协议仅履行了两年后,重庆啤酒就存在诸多违约行为,与其他被告,采取委托加工、授权生产、外购酒在重庆区域销售、品牌调整及推广等多种关联交易行为,挤占 “山城”啤酒的市场份额。
为维护自身利益,重庆嘉威在2015至2016年间,与重庆啤酒陆续签订了《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之补充协议》、《产 品包销备忘录》、多份《月度沟通会议纪要》等文件。不过,重庆嘉威认为2017年至今,重庆啤酒及其子公司继续与嘉士伯等扩大关联交易,损害了重庆嘉威的利益。
显然,随着重庆啤酒全国化的步伐不断推进,山城啤酒的市场也会被进一步挤压,一旦重组成功,重庆啤酒将从原3个省份14家酒厂拓展到9个省份25家酒厂,与重庆啤酒的矛盾或将继续扩大,未到期的包销协议必然需要新的利益分配机制,而重庆嘉威选在这个时点进行诉讼,或许也存了这方面的考虑。
标的公司处罚累累
除了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在吞下嘉士伯之后,重庆啤酒必将在管理上经受新的考验。据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统计,拟注入的标的资产中,诸多公司处罚累累,日后如何管控将对重庆啤酒带来不小的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6月15日,嘉士伯工贸因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已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的食品相关产品目录》的产品,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15万元。2019年10月21日,嘉士伯工贸因未及时督促委托公司开展设备验收、设备的校准校验的工作,致使未切实履行污染防治的主题责任,被大理白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责令改正。
2018年8月16日,天目湖啤酒因生产销售未明示中奖概率的啤酒,被南京市高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5万元。同年8月29日,天目湖啤酒因使用不合格啤酒瓶被溧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没1.09万元。2020年1月23日,天目湖啤酒因虚假宣传被溧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7.23万元。
2018年2月22日,新疆乌苏因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措施,无组织臭气排放浓度为92,超过规定排放标准,被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罚款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