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苹果”不能等烂了卖。这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新理念。
这里有个典型事例:早在1993年6月1日,福州啤酒厂作为福建国企首家全资转让给外商,是当时福州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拍板的。转让之后,知情者普遍称赞,但也有的说“国有牌号变洋牌,是卖国”。
当时我采访了解到,这个厂出售之前年产啤酒7万吨,在同行业中全省最大、全国十大之一。每年税利以两位数增长,最多一年创税利4000万元,为福州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这似乎是个好“苹果”,舍得卖吗?
我走访了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他说,对福州啤酒厂和国际啤酒市场,他都做过调查。这个厂表面上一片繁荣,实际上已背了包袱,潜伏着危机。今后三年不上规模,不进则退。企业发展后劲已是强弩之末。预测未来,令人忧心。我们把这个厂卖给外商,是对国家对职工负责,是为了搞活搞好国企,是为了为了贯彻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以推动经济大发展。
事实正是如此。啤酒厂总经理助理连国清介绍说,福州啤酒厂欠银行贷款5000万元,是负债经营,为银行“打工”。要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必须大技改,所需巨额投资靠政府不可能,靠银行贷款,企业承受不了。再说,国企原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不行。可见,这粒“苹果”开始变质了,见好不卖,以后就卖不了好价钱。
经过讨价还价,没有任何领导意图干预,福州啤酒厂以1.3亿元的好价钱卖给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厂和新加坡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企业更名为“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
而与福州啤酒厂毗邻的幸运啤酒厂,4年多前也是好端端的。岂料不出三年,却濒临倒闭,被私营企业神龙集团收购了。倘若福州啤酒厂4年多前不卖个好价钱,前景不也像“幸运”不幸运吗?
福州啤酒厂转让外商将近5年了,我仍听到“杂音”,才去采写。初稿送到领导办公室。他看了说:“稿件写得很好,谢谢你!”接着,他认真地对我说:“我们应该不求‘所有’(指所有制)但求‘所在’。应该打破只讲企业所有制名分,不求企业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的传统观念,加快国企改革开放步伐。”
这话说得对!我以“苹果不能等烂了卖”为标题的文章,于1998年3月17日在福建日报经济版头题发表了。同时,我还写了篇评论《不看“所有”求“所在”》
现在回过头来看,卖与不卖这家国企的不同议论,是人们新旧理念的撞击,也是改革开放与否的一次较量。
(写于2022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