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副食品,一直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近大家比较关注啤酒区域特征明显 企业业绩分化抢摊中高端市场,小编从网上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随着天气转暖,啤酒行业也迎来了盛宴。一般来说,二、三季度是啤酒行业的传统消费旺季。我国啤酒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龙头企业对高端化及利润诉求强劲,行业竞争整体性趋缓,啤酒龙头公司体现出明显的业绩增长弹性。
行业集中度提升
啤酒已经成为国内消费者的主流酒水饮料消费品种,广受大众青睐。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啤酒行业发展迅速,2013年我国啤酒产量达到历史高点,达4982.79万千升。但随着啤酒产能接近饱和,产能增速逐渐放缓,整体啤酒消费量缺乏增长动力,自2014年以来,产销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近三年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啤酒产量为3812.24万千升,同比下降13.4%;2019年我国啤酒产量为3765.3万千升,同比下降1.23%;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对啤酒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啤酒企业产量为3411.11万千升,同比下降7.04%。销售收入1468.94亿元,同比下降6.12%;利润133.91亿元,同比增长0.47%。
华西证券认为,2018 年开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收窄至 25%以下,人均消费量和核心人群人均消费量触底反弹,供需回暖。结合人口结构和行业现状,预计未来5年啤酒行业总产量将基本稳定,以人均消费量计,预计未来5年产量年化提升0.4%-2.5%。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5年我国啤酒产量达到3900万千升,年化增长2.2%。
天风证券认为,啤酒行业短期销量承压,但长期来看结构升级仍是主要抓手。2021年,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升,一方面2020年疫情影响,行业销量受损,结构升级因即饮场景缺失有所放缓;另一方面2021年是体育大年,如奥运会和欧洲杯如期举办,则聚饮性场景有望增加,带动结构持续升级。此外,近几年行业通过产能优化,效率逐步提升,随着产能优化的持续推进,业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对啤酒行业依然看好,认为啤酒行业目前在成本挤压下,供给格局更加固化,集中度提升明显。行业集中度提升,一方面是并购增加了龙头企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去产能导致的小微企业退出,从而使我国啤酒行业发展阶段从分散走向集中,未来将呈现出“军团化发展”的特征。
位列格局或将迎来改变
大多数啤酒品牌,成立之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哈尔滨啤酒(1900年)、青岛啤酒(1903年)、重庆啤酒(1958年)、燕京啤酒(1980年)、珠江啤酒(1985年)、惠泉啤酒(1997年),都是以地域命名。这些地方既是啤酒制造商的诞生地,也是各品牌的主战场。
同一时期出现的两个百年啤酒厂命途迥异,哈尔滨啤酒已经旁落外资,青岛啤酒被地方政府牢牢把握。
重庆啤酒,创建于1958年,公司由建厂之初的60万资产,发展为拥有资产近35亿元,年销售啤酒近100万千升的西南市场(重庆、四川、湖南)领先啤酒企业。起初由重庆啤酒集团(重庆国资委)持股54.06%,是第一大股东;2013年,全球第三大啤酒商、丹麦嘉士伯集团经过多年的增持,以60%的持股比例成为重啤股份第一大股东。在嘉士伯集团的重点支持下,重啤也形成了“本地强势品牌(重庆、山城)+国际高端品牌(嘉士伯、乐堡、1664)”的品牌组合。
珠江啤酒坐落于广州,95%的销售收入来自华南市场,其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政府持股54.38%,世界第二大啤酒制造商英特布鲁最终持股29.99%。
燕京啤酒起家于华北地区(占营收比重45.55%),并逐步渗透至华南地区(占营收比重33.32%),攻入珠江啤酒的腹地。燕京啤酒的实际控制人是北京市政府持股57.4%,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几乎是唯一一家没有引入外资的本土啤酒制造商。
截至目前,中国啤酒行业从多年的群雄混战过渡到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强争霸的格局。
从目前啤酒三巨头来看,可谓各有特点。华润雪花早年凭借低价大单品走量,10年前就通过年销量千万吨进入世界啤酒头部阵营,但盈利能力一直是软肋;青岛啤酒在规模上被压制,但中高端更突出,盈利能力较强;百威作为夜场啤酒之王,一度在高端及超高端市场处于垄断地位。
从趋势来看,华润啤酒背靠央企华润集团,并且有荷兰喜力啤酒加持,市值(约1921亿元)和市占率(2019年为25.2%)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啤酒制造商。东部市场贡献营收超50%,中、南部平分秋色。而青岛啤酒1993年先后在A股和H股上市,立足华北、继续深化高端优势。因产品差异和势力范围的分割,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虽然竞争不可避免,但从未短兵相接、剑拔弩张。他们共同把矛头对准了层次更高的百威和嘉士伯,以及身后的各色追赶者。
而百威正在与这个宝座渐行渐远,以前依仗旗下百威、科诺娜、福佳等品牌在高端及超高端市场的绝对地位。但随着进口啤酒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以及中国啤酒厂商在高段位市场的发力,百威的优势,正在被瓦解。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采访时认为:“2021年第一军团将品牌格局将有所改变,嘉士伯大概率会超过燕京跃居行业第四,燕京将与行业前四拉开距离,未来大概率掉入第二军团。青岛、华润、燕京、珠江、重啤、惠泉、金星等国产品牌初步建立起自身的产品金字塔,塔尖高端空白基本已有布局,未来中国啤酒消费层次将有六个(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档,中低档,低端)。2021年疫情让进口啤酒大幅减少,高端国产啤酒迎来全国化推广的最佳时机。”
企业业绩分化,高端化持续推进
由于啤酒制造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再加上产品以低档啤酒为主,想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抢摊市场愈发不易,这也是为何绝大多数啤酒制造商都要涉足高档啤酒的原因。
中国知名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啤酒消费结构在上升,品牌多元化在发展,包括进口啤酒在内的高品质产品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开始崛起,伴随着中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成熟,以及健康饮酒理念的普及,中国的啤酒消费更加朝着这种精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头部品牌拥有品类代表、品牌价值等多重优势,依然是主要的价值高地,部分区域小众优秀品牌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啤酒行业来看,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啤酒行业总量增长停顿,且几大啤酒厂商均已占据稳定的份额。在此情况下,啤酒行业的竞争主线由从“销量为王”变为“产品高端化”,行业形成量减价增的局面。
以公布2020年业绩的啤酒公司来说,均在发力高端市场。青岛啤酒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7.6亿元,同比下滑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1亿元,同比增长18.86%;基本每股收益为1.629元。青岛啤酒提到,公司充分发挥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品质优势,多措并举积极开拓国内产品市场,加快听装酒和精酿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等,实现了利润的逆势增长。据了解,目前高端重点培育品牌包含有国潮1903、白啤、奥古特、皮尔森、纯生和鸿运当头等。
重庆啤酒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9.46亿元,同比增加7.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7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增长3.30%;基本每股收益1.74元。其中公司在业绩快报中提到,公司本报告期销量相比去年增长约3%,主营业务稳步增长,首先,公司持续实施产品高端化战略,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结构占比持续增加,每百升主营业务收入提升4%。据了解,国宾醇麦及重庆纯生持续抢占重庆中高端市场份额,嘉士伯、1664、乌苏大单品引领全国高端浪潮。
珠江啤酒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42.49亿元,同比增加0.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69亿元,同比增加14.43%;基本每股收益0.26元。对于此次业绩逆势增长,珠江啤酒表示公司通过聚焦产品创新,推动高档结构产品销量占比同比提升、吨酒销售收入同比提升,使公司营业总收入在销量下降情况下增长0.13%;积极开展开源节流等,促使营业成本同比下降6.17%。
兰州黄河宣布预计2020年全年净亏损2900万元–3200万元。公司表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二、三季度降水明显偏多影响,公司属地市场啤酒消费需求较去年继续下降,加之竞品加大营销投入、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导致公司啤酒产销量均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下滑等。
对于啤酒企业如何在高端化进程中胜出?中信证券认为,企业要以产品为基,完善产品矩阵,高端树品牌、中端求放量、主流做减法;第二,渠道为王:区域因地制宜,渠道改革赋能;第三,供应链提效。民生证券投资策略认为,在2020年低基数情况下,行业产销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成本压力(包材及大麦成本)将更加明显,而龙头对高端化及利润诉求加强,行业竞争有望整体性趋缓。考虑到今年春节后置及去年疫情下的超低基数,预计2021年一季度行业产量及龙头业绩将体现出明显增长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