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唐旭锋 通讯员 张林霞 廖声芳
8月小开渔以后,各种海鲜又回归餐桌,朋友圈几乎被美味的梭子蟹霸屏,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痛风患者也随之增加。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从宁波李惠利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获悉,连日来,门诊来了很多“走不动”的患者。“几乎都是大吃海鲜,导致痛风发作的患者。”门诊医生说,痛风患者数量比开渔前至少增加了两成。
8月23日,宁波王大爷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李惠利医院代谢病管理中心(MMC)。一坐下,王大爷向内分泌科接诊的邱医生讲起了自己的病史。
几年前,王大爷曾经在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后出现过一次痛风发作,到医院配了点止痛药就缓解了,之后也没有继续治疗。这几天海鲜大量上市,就贪嘴多吃了几顿,结果自己的左脚第一趾跖关节就开始红肿、疼痛。
在同样患有痛风的朋友的推荐下,王大爷去药店买了“治痛风的药”,谁知疼痛只缓解了2天,又开始发作,还比之前更痛了。
说着,王大爷拿出了自购的药物,是两种常见的抑制痛风的药——非布司他片和秋水仙碱。
“自己随便吃药可能会导致痛风更严重,最好去医院面诊才能尽早解除疼痛 。”医生说,市面上可获得的治疗痛风的药物种类很多,但用法可是有讲究的,用法不对或者用的时机不对都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人体造成危害。正如王大爷手上的两种药物,在急性发作期使用,非常容易引起痛风的加重以及发作时间延长。
“大多数人对于痛风治疗的概念,仅仅停留在缓解疼痛。”邱医生告诉记者,事实上,治疗痛风分为两个重要部分,第一是治疗急性发作,直接抑制炎症,缓解患者的疼痛;第二是防止未来痛风再次发作,主要就是通过药物降低血中尿酸的水平,这样才能减少痛风发作。
当然,对于尿酸过高的人群来说,少吃海鲜少喝酒吃肉也是常识了。毕竟海鲜中含有大量嘌呤,大量进食后机体无法短时间清除,人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排泄不及时,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组织中,从而引起关节组织的炎症。
前几天,一位35岁的王先生同样因为吃海鲜喝啤酒,脚趾痛得差点下不了床。
王先生本身就有5年的痛风史。上周末,趁着孩子暑假,王先生在家里请了亲朋好友聚餐,特意从市场买了5斤梭子蟹、6斤红虾和杂鱼与家人一起分享。期间,王先生更是喝了2瓶啤酒。第二天早上左脚剧烈疼痛,左脚趾又红又肿,走路痛得要命。
王先生一瘸一拐地来到医院做检查,经过检查发现血尿酸浓度超过516umol/l,远远超过正常水平(>420 μmol/L。)原来疼痛的罪魁祸首竟是前一天的海鲜和啤酒。目前经过治疗,王先生疼痛症状已经减轻,血液中的血尿酸已下降至正常水平。
最后再给痛风患者一个忠告:管住嘴,避免摄入高嘌呤含量的食物,比如红肉、动物内脏、肉汤、海鲜等,限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避免食用含有高果糖饮料和加工食品、烘培食品等。此外,还应该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坚持规律运动,长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肝脏转氨酶等指标。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