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副食品,一直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近大家比较关注啤酒企业竞争下一个赛道,不是啤酒?,小编从网上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岛啤酒牌生产的威士忌、蒸馏酒、黄酒?是的,很可能你会在不远的将来,在市场上看到这些产品。
日前,青岛啤酒发布公告称,应生产苏打水等饮料和威士忌、蒸馏酒的需要,将对公司经营范围进行修订。
青岛啤酒相关人士表示,增加蒸馏酒、威士忌经营范围是未来规划,公司认为饮料和啤酒业务渠道类似,并看好威士忌的市场潜力,未来对黄酒也有兴趣,且公司也可以考虑相关资产并购。
就在不久之前,百威英博旗下的酿酒厂Quilmes收购了阿根廷Dante Robino葡萄酒厂,更早之前还宣布继续加码含酒精气泡水。
巨头纷纷出手,啤酒企业竞争的下一个赛道,难道不是啤酒吗?
啤酒竞争的“新赛道”?
青岛啤酒的跨业规划,其实在啤酒行业已经屡见不鲜。
三得利是世界三大顶级烈酒集团之一,前身是以生产和销售啤酒、洋酒为主的企业。而如今,旗下不仅有啤酒业务,还包括饮料、日本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利口酒、烧酒、梅酒等产品。消费者熟知的白州、山崎、響、知多都是其旗下产品,其中不少在中国市场都能够买到。
值得一提的是,在威士忌领域的扩张中,其产品涵盖威士忌五大产区:美国、加拿大、爱尔兰、苏格兰和日本,曾收购了美国烈酒生产商金宾酒业等企业。仅仅在威士忌领域,三得利不仅拥有日本62%的市场份额,在整个世界上也有极强影响力。
朝日啤酒2014年曾发布了旗下子公司NIKKA威士忌制造的“THE NIKKA 40年”威士忌,由于是限量版,单瓶售价折合人民币约2.8万元。在其丰富的产品线中,还有萨摩司、佳之香等日本烧酒。
同样是世界知名的啤酒集团,百威英博旗下的非啤酒类业务同样种类繁多,涵盖了烈酒、葡萄酒、能量饮料、含酒精气泡水、气泡果汁等等。仅在2019年,就已经出手收购了罐装葡萄酒、即饮型罐装鸡尾酒、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及电商等多家公司。
即便是在国内,燕京啤酒集团旗下也拥有九龙斋酸梅汤、茶小生饮料等业务,还涉及了白酒业务,在内蒙古生产了乾御兴牌白酒;雪花啤酒2009年收购海拉尔啤酒时,曾一并将旗下白酒业务收购,直至2019年关停。
现实之选?
从啤酒市场格局来看,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企业更应该聚焦主业,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瞄准多元化呢?
这正是对于现有行业格局的应对之策。此前,青岛啤酒已经推出王子海藻苏打水,意欲在200亿苏打水市场抢占份额。对于跨界,青岛啤酒相关人士表示,啤酒市场已经出现饱和,公司也需要考虑更多的成长路径。
近年来,中国啤酒产量正不断趋于稳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实现总产量3765.29万千升,同比增长仅1.09%。从人均消费量来看,虽然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但自2014年起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啤酒行业市场容量接近饱和,量的需求已过渡到质的需求,产品结构升级才是行业长期最持续的解决方案。新时代证券则认为,啤酒行业已经处于区域割据下的寡头竞争,CR5已经达到85%左右,追求单一规模优势已不能保障企业长期稳健发展,产品结构的提升将是驱动收入、利润快速增长的核心要素。
目前,国内啤酒企业无不正在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同时进行产能瘦身以关厂提效。然而,本次结构升级机会为行业性,短期内单个企业难以“弯道超车”,此时寻找第二赛道就成为现实。
日前,百威亚太刚刚披露了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润、销量都出现下滑,其中总销量93.17亿公升,同比下滑3.0%。“亚太地区东部区域在2019年面对艰难的经营环境,销量、收入及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双双下跌”,百威亚太表示。
显然,探索消费者更多元的需求,成为啤酒企业增加业绩的重要选择。
对于跨界的选择,百威啤酒首席销售官Brendan Whitworth曾表示,公司越来越有兴趣接触“在不同场合都能应付的消费者”,“看看酒与酒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从酒类消费来看,需求十分多样,中国传统品类白酒仍占据消费者酒桌的主流,葡萄酒、洋酒、预调鸡尾酒的高速增长,以及黄酒、果露酒的复苏,都创造了巨大的机会,而高酒精度啤酒的流行同样需要烈酒资源支持。
对于啤酒企业来讲,烈酒高毛利率的特点也极具诱惑力,如能获得更优的利润率,那么将反过来推动啤酒主业的发展。
目前,一线白酒毛利率多在70%以上,葡萄酒行业的张裕集团旗下葡萄酒、白兰地业务毛利率也都在60%左右,相较之下啤酒企业的毛利率多在40%左右。以2018年为例,青岛啤酒和雪花啤酒净利润之和不足贵州茅台一家企业的十五分之一。
在推进啤酒主业结构化升级的同时,探索多元化已经成为啤酒企业的现实之选。
好赛道,坏赛道?
青岛啤酒并非唯一一个看好威士忌市场的企业。
2019年8月,烈酒巨头保乐力加宣布,在四川峨眉山投资10亿元建设一家麦芽威士忌酒厂;在保乐力加之外,内蒙古蒙泰集团也曾表示计划建设50万千升的威士忌生产基地,洋河股份、山西怡园都已经着手加码威士忌品类,三得利、苏格兰罗曼湖等企业则接连在中国市场投放新品。
众多业内外资本和产品的进入,都是基于对威士忌行业的看好。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2019年全年酒类进口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酒类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下降40.1%和13.3%,在啤酒、葡萄酒进口都出现下滑的同时,黄酒、烈酒进口量分别增长133.97%、32.01%,进口额分别增长458.86%、13.44%。
在日前举行的云酒夜话直播论坛上,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透露,“在广东,白酒、葡萄酒、烈酒、啤酒等各个品类的消费群体大致各占25%,很接近国际化的消费”,这也印证了包括威士忌在内烈酒巨大的增长潜力。
虽然增长迅速,但威士忌行业也面临着问题。例如,国产威士忌目前没有比较强势的品牌,仍以进口品牌为主,这意味着新进入者将面临保乐力加、帝亚吉欧、三得利等国际巨头的竞争。
对于啤酒企业来讲,多元化探索之下,如何继续推进主业优势放大同样至关重要。“用三到五年时间,在‘最后一战’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华润啤酒已经完成与喜力中国的整合,开始高端市场布局,这同样也将搅动现有的行业格局。